我认为交易的成功有80%来自心理,20%才是方法

Connor 比特币交易平台 2023-05-29 108 0

《我靠交易赚大钱》作者伊恩·墨菲(Ian Murphy),师承交易心理学专家、传奇交易员亚历山大·艾尔德博士,他并未吹嘘自己是什么市场专家。他说自己就是一个“以交易为生”的交易者,经历多年挫折与困惑,慢慢摸索出一套获利方法。他运用趋势跟踪、波段交易和日内交易策略进行交易。

这本书是根据他自己和其他专业交易者的经验,系统地展演耐心与毅力,加上开放胸襟与辛勤努力,为实现财务独立与自由的生活方式提供一条安全途径。

《我靠交易赚大钱》一书以15篇引人入胜的章节,为散户打开大门,告诉读者交易功课不能偷懒:详实交易纪录,坚守交易纪律,拟定交易策略。任何想依赖市场交易为生的人,可以从这本书里撷取丰富的实用工具。

很多人都以为,“金融交易”就是指日内交易,实际上交易活动有许多种。交易新手应该先从周期较长的长线交易开始,再随着经验和知识的增加,慢慢尝试做短线交易,最后再选定适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和市场。不过这通常要等到他们尝试一些不同的金融工具,发现做起来并不顺手、不顺利以后,才会知道退后一步免得被火烫到。

要发现自己适合做哪种交易的过程,也不应受到别人太大影响,因为每个交易者具备的才能和技能都不会一样。经验丰富的交易者专注在自己偏爱的方式,细心调整策略,才能成功交易。不过时间一久,有些专业人员的眼界越来越窄,只相信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可能让人以为“自己很有一套”,如此一来,又会低估别人使用的方法。总之,交易新手还是要保持开放心态,勇于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

展开全文

四大支柱:成功交易者的条件

理性、风险、负责和例行程序是交易者大台的四大支柱,要是没有这些支撑,我们早晚都要在市场中翻船。

1. 理性

做交易的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理性,运用逻辑。我们在交易时的种种想法和情绪要怎么处理,正是决定交易者成败的重要关键。太过胆小畏缩的人不适合做金融交易,但是胆大包天的也一样不合适。事实上,在做交易时越少受到这些心理影响,就越容易成功。

可是也不能自作聪明,因为你再怎么厉害、怎么会想,也都难以跳出市场的“五指山”。你要是带着精明能干进市场,就像开着油罐车进到河里一样,原本是资产的东西马上变负债。

各位要是很不幸的,就是比别人厉害、比别人聪明,请一定要“大智若愚”装笨装傻一点,不然你会发现,一些简单的问题也会被你搞得无比复杂。

被市场吸引的人常常偏向技术分析,很多人也都具备商业和金融背景,但这真是太不幸了,因为金融交易其实不是金融或商业,而是跟各种想法和情绪有关。所以,交易新手虽然很快就能掌握窍门,却常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挣扎多年。

另一个可惜之处是,艺术家类型的人很少出现在市场上做交易。艺术家在朦胧混沌之中还可以辨认出结构与氛围的能力,正是我们能在金融市场扬名立万的重要才能。这也是交易上出现的许多矛盾之一:热衷买卖的人其实能力有所欠缺,天赋异禀最合适者却对之不屑一顾。

知名市场分析师罗伯·普雷契特(Robert R. Prechter)从耶鲁大学心理系毕业后,先玩了四年音乐才进入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担任技术分析师。他说:“等我决定把市场当作事业以后,马上就知道这其实是跟群众心理有关。”

财经作家、交易心理学专家马克·道格拉斯(Mark Douglas)是期货交易老手,他那本非常精彩的《自律的交易者》(The Disciplined Trader)也谈到交易要面对的许多心理挑战,书中序言说:“身为交易者,你可以把钱给自己,也可以把钱给其他交易者。而这两个选择的差别,都是因为一些几乎与市场无关或根本就没任何关系的心理因素。”

提摩西·史莱特(Timothy Slater)开发了第一个在个人电脑上绘制商品图和技术指标的软件程序,他为道格拉斯那本书写的推荐序也说:“我真的认为交易的成功有80%来自心理,20%才是方法,不管是基本分析或技术分析。”

大脑总公司

这些人的专业经验和个人体验都告诉我们一样的话:成功的交易其实在于我们的大脑总部,能够运用理性才是关键,万万不可被情绪与情感绑架。

交易时采取独立超然而逻辑合理的方法,并不是要压抑或否定自己的情感。压抑情感从来不是个好办法。正好相反,我们要承认自己对市场的强烈感觉,视其为交易的一部分,但是不能过度陷溺其中。然后,随着时间经过,我们慢慢学会在交易中减少一厢情愿和恐惧,因而对结果的情绪反应也会跟着降低。

告别自我

要是我们光想着自己的一切,整个交易过程就变成“我的获利”、“我的亏损”、“我下了什么单”、“我的账户怎样怎样”、“我的交易如何如何”……“我的命中注定!”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设法排除掉这个“我“,不要让它碍事,才能好好做你的交易。这当然不是说要做好交易就不能有自我,自我当然是一直都在,问题是心理上那个唯我独尊的自我,自以为是自我,就是要让它靠边站的东西。

市场先生

对于自我过度关注,无疑会更挑起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在市场里头,这个“他人”可能是机构和它们的投机热钱。于是我们变成现代的唐吉诃德先生,准备跟华尔街的玻璃幕墙摩天大厦一决高下,认为它们才是市场的威胁。更糟糕的是,因为这些全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高耸的玻璃幕墙更加放大我们的恐惧,永远成为我们的最大敌人。

短暂的共同利益

我们不但要从市场中删除自我,也要从群众里头排除自我。成功的交易者都是以个人身份来进行思考和行动。集体决策、寻找共识、团结合作,这些对地方的高尔夫俱乐部董事会的运作是很需要,但是在市场之中集体思考的破坏力反而最大。

等到大家对于市场方向都坚信不疑时,市场就开始反转了。要是大家都相信跷跷板的一端要上升而纷纷跳上去,集体重量又把它压回原来的位置。这种群众心态让交易者产生错误的安全感,以为人多势众就是安全无虞。

当市场趋势强劲上扬时,大家肯定是纷纷跳上来搭顺风车,但这表示一旦气数已尽,这一大堆买盘就会是卖压。其中关键在于,各位在与己有利之时跟着大势跑,一旦发现与己不合时也要勇敢分手!交易者要不要追随大势,都是根据短暂的共同利益,跟忠诚度无关。

心理强度

我们心理上的变化最后会决定我们在市场上能否成功。处世态度坚定却太过僵化的人,在交易时常常会碰到困难;灵活应变的交易者比较容易适应市场抛来的种种状况。

2. 风险

英国、美国在近代之所以国威远扬,繁荣昌盛,是因为创新精神旺盛,全民勇于冒险犯难。这几个世纪以来,这些勇敢无畏的男男女女出钱出力流血流汗,勇于孤注一掷,亲身涉险,终于获得丰厚回报。就像大胆的老船长为了伟大航道深入未知海域,交易者也要面对充满着机会与危险的未知市场。

承担冒险活动

在我们扬起风帆勇敢出航之前,先记住,以前那些人在海外耀武扬威或虚张声势,都有保险契约的“条款和要约”做保障。要是没有保险公司的支持,他们不可能遨游四海冒险犯难,而保险业者对于风险的评估当然是精打细算,更为理性。我们通常不会认为保险公司在冒险吧,如果跟风险有关,也会说是在避险,即使实际上它们就是在冒险。

全球十大保险经纪商(按营收排行)都在英美两国,而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证券交易所也在那里。这两个国家一直到现在,都还有承担风险与适当管理风险的传统。他们知道没有风险就不会有回报!但是风险一定要精密计算、小心控制。

专业的风险承担者

就跟卖保险的一样,交易者也要时时刻刻警惕在心。交易者必定是专业的风险承担者,因为有风险才有回报。他们要有信心和勇气,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他们必须在大家担心害怕的波涛汹涌中奋勇向前。简单一句话:爱拼才会赢!

我们要是厌恶风险,连带也会厌恶交易。交易当然是有赚有赔,而面对这一连串的过程一再重复,我们如何面对和因应决定在交易上能否成功。承担风险的关键在于理解,进而熟悉和适应,我们要透过评估和管理做到这一点。每天在进行交易之前,都要先全面评估风险,识别现在要承担什么危险,对于潜在损失进行量化处理,并且想办法管理。

风险评估与管理

我以前曾在保险损失评估部门担任主管,从火灾、食品、意外损害到和财务亏损的理赔都要负责协商。很多人和企业原本都以为根本不需要保险,但我们常常看到他们后来在焦黑废墟中慌张寻找,希望还能找到那张大概也早就烧焦的保单。

我们这些评估人员到达现场几分钟以后,就会知道投保人有没有做过恰当的风险评估,想办法减轻潜在损失。风险评估当然并不轻松,很多人都不爱做,但我跟大家保证,事前多评估总比事后申报来得好。

我们在做交易之前,跟其他各行各业一样都要做风险评估。像我们这种散户交易者其实是很幸运的,因为风险和曝险头寸都很容易量化和管理。另一个值得庆幸之处是,我们的损失其实只有钱而已,没有其他的。

所以要进行风险评估,我们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和对机率法则有点基本了解就可以了。

机率与预测

我们存活在世都希望安全和确定,为了获得这两个东西,很自然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是这个坏习惯,交易者也一起带进市场了。其实多想无益,各位不如先了解,未来会发生的情况不过是三者之一:市场上涨、市场下跌,或盘整。我们一旦猜测其中之一,就等于排除另外两个,也就是排除掉66.6%的成功机率。

我们无法控制市场,但完全可以控制我们对市场的反应,所以不必猜测未来会是什么,而是要为三种可能结果分别有所准备。等到市场产生确定的变化,再去执行适合那个方向的计划,就算一时之间我们以为市场是不是搞错方向。其实搞错方向的绝对不是市场,是我们自己。

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最早是由雅各·伯努利(Jacob Bernoulli)在1713年确定,意思是连续重复活动的机率,长期下来会趋近平均值。但这是指最后结果的“相对频率”,单独一次的结果绝非如此。最后的结果是趋向平均值,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相同结果或异常状况。

相关文章阅读:《谈谈“大数定律”在交易中的指导意义》

柯里奇的丢硬币实验

1940年德军入侵丹麦,英国数学家约翰·柯里奇(John Kerrich)刚好去丹麦探亲而遭到囚禁,一直到战争结束前都关在战俘营。后来他跟另一个囚犯艾瑞克·克利斯登森(Eric Christensen)一起做实验研究机率和大数法则,反正被关在里头也没事干。他们总共丢了一万多次硬币并详细记录结果,战后由柯里奇写成论文《机率实验导论》公开发表。

虽然丢硬币出现正面或反面的结果应该是五十对五十,但丢出正面的机率其实是50.67%。不过根据大数法则,如果实验持续下去,出现正面的机率也会慢慢趋近50%。但我们如果仔细查看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连续出现八、九次的正面或反面并不少见。

第7排(图中方格处)连续出现七次正面,接着又连续出现九次反面。第22排在五次反面后出现一次正面,又连续出现九次反面后再来一个正面,之后又是连续六次反面;所以那二十二次里头有二十次是反面!但是理论上来说,正面和反面的机率应该是一半一半才对啊。

赌徒谬误

这种重复序列的结果,认为正反面出现的次数一定会相互抵消的错觉,叫做“赌徒谬误”(Gambler's fallacy)。柯里奇丢硬币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比方说,第七行看来好像是有那种会互相抵消的感觉,七次正面之后接连来了九次反面啊,但是第22行和第26行可以证明那种想法完全不对,这些结果都是随机出现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