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 专家谈《数据二十条》:遵循市场规律 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Connor 币安交易所 2023-02-10 112 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日前正式发布。《数据二十条》围绕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提出了二十条重要举措。就接下来如何落实《数据二十条》相关要求,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和神州信息新动力数字金融研究院资深分析师杨垚立。

《金融时报》记者:如何看待当前的数据要素市场?

展开全文

欧阳日辉:数据要素市场是交易机构为供需双方设计的制度安排,在定价和竞争、交换和交易、流通和分配等重要环节,为数据需求者建立一套多样化、多场景、多路径的数据要素利用机制,为数据要素供给者和各类数据商进场交易设计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交易规则。构建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不仅要建立数据交易机构(交易所或中心)运行规则,还要构建与数据要素及其流通交易特点相适应的基础性市场形成机制等制度安排。

杨垚立:当前,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快速发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上海数据交易所共同编写的《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815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25%。2022年12月,《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旨在加强企业数据资源管理,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这将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市场活力,为市场规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金融时报》记者: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有哪些关键点或难点?

欧阳日辉: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数据基础设施包括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也包括促进数据产品供给、交易和使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数据基础制度,实际上就是要建立数据要素使用和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中,围绕数据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制度建设的重点是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

杨垚立:如何通过基础制度安排厘清由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的差异性而导致的问题是基础制度建设的重点之一。比如,由数据获得的非竞争性而导致的产权定义问题,由使用的非排他性而导致的收益分配、流通定价问题,由技术相关风险导致的安全问题、伦理隐私问题等。《数据二十条》对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突破性安排,将大幅度加快数据要素的价值开发、流通、应用节奏,在后续的发展中,仍需从法律、制度和技术等多层面共同完善数据要素的制度体系,将数据价值安全、有序地激发出来。

《金融时报》记者:《数据二十条》提出,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数据要素治理应注意哪些方面?

欧阳日辉:数据要素治理需要兼顾安全、公平与效率,以释放数据价值为目标,安全是数据治理的底线。数据要素治理首先要明确一点,将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在此前提下,可从交易机构、治理模式和数字技术三个方面,建立健全产权界定、要素定价、收入分配、交割交付、风险控制等治理体系。

在数据交易机构风险防范和治理策略上,积极探索交易模式创新。数据交易机构需要供给一套适用于数据产品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既要为数据交易提供风险合规机制,又要优化交易制度设计,创造更多的交易场景,更要鼓励探索“监管沙盒”等新模式,培育数据交易中介,为数据产品价值实现搭建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道”。

在数据要素市场治理模式方面,需构建以交易机构内部风险控制为基础、中介组织和媒体等外部监管为支撑、自律性组织监管为主导、政府监管层风险监控为保障,层次分明、无缝对接、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四位一体”的防控和监管体系。

此外,数据要素治理必须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收益分配等环节,需要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隐私计算、物联网、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手段,必须加快这些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运用,强化数据治理技术自主攻关,促进数据资源化、市场化和资产化,夯实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安全基础。

《金融时报》记者:《数据二十条》提出,积极鼓励试验探索。先行先试的意义何在?哪些行业或地区具有试点的基础?

杨垚立:通过试点机制可以更好地探索数据要素产权、定价、流通、交易、使用、分配、治理、安全等方面的制度、机制落地细节,为数据要素价值发掘形成积极助力。在试点地区方面选择经济发展基础良好、产业布局完善、数字科技生态丰富的地区进行先行先试。在试点行业、企业方面,可选择数据要素积累丰富、人才和技术积累充足、数据应用基础好、产业触达范围广的进行先行先试,比如金融、电信等行业一直以来在数字技术积累及应用方面均有较好的基础,可以优先考虑进行试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