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全产业链有哪些发展模式及痛点?龙头企业该如何发力?

Connor binance交易所 2022-12-21 139 0

与其相忘江湖 不如点击蓝字关注

我国农业生产已从资源约束阶段进入资源与市场及环境的多重约束阶段。市场在为农业发展提供大好机遇的同时,也对其专业化、市场化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当前农产品产销衔接不畅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突显出传统生产组织方式的落后性及“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低效化。针对这些现象,中粮集团于2009年首次提出农业“全产业链”概念,标志着中国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化”发展的开始。近年我国学者通过研究中粮集团的示范产业园和各大农业龙头企业的运作模式,对“全产业链发展”策略做出了总结性阐述,包括“企业通过产权或契约的形式向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延伸,控制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占据了主导地位”和“企业经营业务同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将原料供应、产品生产和流通销售等环节共同纳入企业组织内部进行管理的一种战略模式”。无论何种阐述,都强调了企业在全产业链发展中的关键性。

一、农业全产业链运行特征

“农业全产业链”是从农业种植开始到最终消费的全业态过程。全产业链模式要求自产品种植开始,以消费端的需求为导向,在中间经过工业企业加工后,通过一般渠道进行分销,并通过大数据信息进行农产品的供给策略调整。

全产业链的优势在于,控制方可以对从开始生产到最终销售和售后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并按照参与者自身的策略和产品规则进行调整,从而形成符合全产业链参与者利益的农业产业供应链。“全产业链”包括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即产业链内通过业务来往紧密联系。

运行模式包括两层含义:从纵向来看,由一个企业全程控制一个产业链上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等,这也是全产业链的主要特点;从横向来看,全产业链是在地理分布上与平行的其他个体相互联系的产业链。不同行业之间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相互依存并形成横向平面的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是以纵向一体化为基础,对产业链横向一体化与纵向一体化的有效结合。要素个体通过全产业链的分布与整合,在整个网络内部探索增长率最高的节点,从全产业链总体利益考虑资源配置,实现横向和纵向资源的互补、成本相抵等有效的协同利用。

二、农业全产业链对龙头企业的要求

过程可控是农业全产业链成功的关键。全产业链并不要求一个企业全部拥有产业链上的每个阶段,但要求能控制产业链上的各个阶段。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展开全文

1.龙头企业是链内各要素的资源整合力量,也是链内各要素配合协作的基础。

2.龙头企业是链内生产要素中最具有实力产生对外品牌效应的个体,这种品牌效应会使链内企业收益增加,产品竞争力加强。

3.龙头企业能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是技术实力雄厚、产品市场辐射面广、企业生产能力强、能够有效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主体。

因此,龙头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产业链资源,特别是上游供应链的优势,从而能够统领整个产业链链上的其他主体,否则全产业链模式就难以建立。现实中,龙头企业的统领作用可以通过自营、并购、契约等方式,也可以通过与农户、合作社建立合作联盟实现。通过龙头企业的过程控制,特别是关键环节的直接管控,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中国南和设施农业产业集群

三、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1.混合、纵向、一体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

该模式是典型的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企业产业链为“主链”、以企业农产品专业化生产为“主营”、以企业专业生产基地和营销市场为依托,辅以大型农户、合作社组织、物流配送等部门,由企业支撑而形成的一种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优势在于可快速适应行业相关标准与规范,根据市场“反馈”快速调整企业、农户、合作社、物流等的主体行为。

2.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

该模式是以企业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营市场为依托,辅以生产基地周边农户农产品生产支撑的一种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该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可较好地发挥农业生产企业对生产基地周边农户的带动作用,使企业真正服务于地区产业发展。

3.品牌+标准+规模的农业全产业链模式

该模式不仅是农业产业链模式的高级形态,也是农业全产业链模式的高级形态;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发展到高级阶段就是形成品牌与标准。

山西保德繁庄塔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

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痛点

1.农户分散

农业产业链前端的农户多为分散经营,因缺少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而无法对市场做出预期和把控,致使盲目生产现象普遍;分散经营的农户多以经验进行种植,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先进的种养技术,导致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由于农户老龄化明显且素质较低,相比大量的科普宣传,更加注重实际利益的取得,散户对龙头企业的信任感不强且不愿接受甚至排斥签订书面合同,导致农业产业链在生产端的衔接十分困难。企业从散户收购的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不利于品牌的打造。

在源头农产品质量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就不能形成品牌+标准+规模的农业全产业链模式的农业全产业链高级形态。目前混合、纵向、一体的合作是最常见的农业全产业链实践模式,该模式是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现状而产生的全产业链雏形,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物流公司间接与农户建立联系,初步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龙头企业虽然能够间接控制农产品质量,但由于管理线路过长且渠道复杂,龙头企业仍然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纵观农业全产业链成功案例,产业链背后的龙头企业资金雄厚是这些案例的共同特征。这些企业多以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的产业园来保障农产品质量,通过产业园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模式辐射周边农户主动加入;也有通过当地政府协调直接与村落或大型农户建立联系,经龙头企业系统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同时让参与的农户切实感受到利润的增长,利用农户间口口相传逐渐吸纳更多的散户主动加入。然而事实上多数龙头企业不具备如此高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无法建立产业园,也无法通过深入管理满足农户对利润的期望。

2.流通环节多

目前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小商贩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承担者,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农民的“小生产”与现代经济的“大市场”之间很难实现高效对接,造成小生产、弱流通、贵流通的现状。主要表现即是产业链不畅,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效率低下,从田间到餐桌一般要经过产地收购、产地批发、中间运输、销地批发和终端零售等诸多环节。

这些流通环节将农产品价格层层提高,农产品最终的零售价格远远高于收购价格。目前农产品收购价格很低,加之农户分散经营、盲目生产、数量众多的情况导致产业链前端的利润分配不均且水平很低;几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令农户在农业产业链中处于最弱势的地位,同时成为农产品流通中获利最小的主体。此外,农产品流通环节越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就越高。随着流通环节农产品层层加价,消费者不得不面临高昂的农产品价格,而处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农产品中间商,特别是大中间商,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瓜分了最多的流通利润。这也可以看作是农产品流通中“中间笑、两头哭”的理论解释。

此外,繁冗的流通环节增加了农产品变质的风险。由于多次装卸与长途运输导致的机械损伤、催化变质等风险显著提升,我国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为主,农产品物流企业离散性强、联合性差,导致生鲜农产品流通耗损率大。

3.消费者需求的转变

消费者是产业价值的源泉。近年消费者不仅关注农产品的质量,也开始关注农业生产过程以及田园生活。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观,让农业全产业链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创造收益的着眼点,从而带动产业整体价值体系的完善和增长。因此很多创新业态例如景观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应运而生,新型业态以其创新性的产品、服务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成功延伸了农业产业链。

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的葡萄

然而在生活压力、收入增长、消费观念等因素影响下,目前消费者对创意农业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观看奇特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景观,他们希望在获得视觉震撼的同时,还能参与到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中,在参与中获得身体上的放松、精神上的愉悦和智慧上的提升。由于现有业态大多形式单一、规模较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类型较少、档次也较低,使产业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导致这些农业新业态很难迎来回头客。

五、龙头企业的首要任务分析

农业全产业链模式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开始面向全产业链化。市场上每项农产品都必须对应某一责任企业,假设该产品属于某产业链之中,那么其对应的责任企业必然是该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而全产业链的产品种类繁杂甚至横跨多个专业领域,相比某个产品的产业链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和责任,这就要求农业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和资金予以保障。

由于大多数的农业企业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品牌效益和资金有限,无法承担全产业链带来的风险和责任,因此这些龙头企业通常采用“混合、纵向、一体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沟通工作复杂,执行力差,合作方容易相互推卸责任,不利于产品质量的保障;若产品不具备竞争力,则无法产生品牌效应,全产业链的优势也得不到体现。该模式下龙头企业的首要任务包括发掘特色产品、简化组织管理、提升自身水平等。

对于具有一定实力但品牌效益不明显的企业通常采用“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当龙头企业能够建立基地并能够把控整条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时,就可以利用全产业链的优势为基地合作农户带来看得见的利润,通过切实的利润吸引聚集更多的农户参与其中。该模式下龙头企业的首要任务包括加强品牌宣传、主动创新延伸、保障产品质量等。

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来看,能够实现“品牌+标准+规模农业全产业链模式”的龙头企业屈指可数,代表企业如中粮集团等,在国内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作为农业全产业链的理想模式,龙头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和资金。由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全产业链模式的优势。该模式下龙头企业的首要任务包括维护品牌效益、坚持创新延伸、引领带动示范等。

六、结论与建议

针对上述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痛点、模式和龙头企业的首要任务,给出以下建议:

1.注重农业产业链的双向发展

国家应鼓励品牌效益明显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效益不明显的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不应局限于示范,应建立更深的利益合作关系。由大型龙头企业牵头,促进“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向“品牌+标准+规模农业全产业链模式”发展。同时,政府应激励散户聚集,受龙头企业统一管理。一方面要保障散户的权益,一方面要给予中小型龙头企业一定的扶持,促进“混合、纵向、一体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向“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发展。

2.龙头企业要勇于开拓市场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让农业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有盈利的可能。龙头企业经营的产品市场达到瓶颈时应结合农业新业态纵向或横向拓展产业链,将自身产品融入这些新业态中,需找新的赢利点。例如电商、农旅、农业物联网等新业态的出现,为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3.坚持质量首位

无论是何种农业全产业链模式,也无论经营产品类型,要始终坚持质量首位原则。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归根究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目的就是提高产品的质量。目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消费者最看重的仍然是产品的质量。龙头企业应重点关注生产、储运、检测环节,尤其是育种、冷链和质量可追溯问题,才能形成或保持品牌效应。

全产业链模式是由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所推动的,具有客观必然性,我国具备一定的实施基础;但是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差异明显,并且在畜牧、果蔬、粮食等农业不同行业,全产业链模式也有其自身规律与特点。龙头企业是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如何推进全产业链模式,以及全产业链运行过程中如何更好实现资源、技术、品牌、组织、管理等要素的协同整合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点击名片关注 获取更多资讯

农园通是由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委托中农富通长三角规划所打造的现代农业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公众号会每日推送适合长三角地区的 新品种、新技术、优质专家和服务,以及重大政策和南京农业园区相关资讯。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评论